铜是人类生活使用最普遍的一种金属,远在一万多年前,人类就用铜铸造生活生产器具。铜的特性坚硬、塑性好、易加工、耐腐蚀、无磁性、美观耐用、导电和导热性能好,经久耐用,可再生,因此在人类生活生产建设、工业制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铜的生产加工:
原始生产的铜首先由地下开采的铜矿石,经过破碎和选矿处理,成为铜精矿,然后再经过冶炼得出粗铜/阳极铜,再经过电解得出阴极铜初始成品。另一种生产方式是把铜矿石用稀硫酸溶液浸出,然后再萃取硫酸铜溶液,再经过电解成阴极铜初始成品。
初始成品的铜一般送到加工厂,通过锻造、压制、挤压、拉伸、融化、电解、打磨、裁剪、粉化等工艺,生产出铜丝、铜棒、铜管、铜板、铜箔、铜块、带材、铸件、粉末、及其他型材,销售出去满足社会需求。
再生产加工:铜是所有金属中再生性能最好的一种,因此具有较高的再生价值,在铜产品的生产消费中大约有40%左右来自再生铜。再生铜一般来自新废铜和旧废铜,新废铜是生产中产生的零碎废品,旧废铜是二次使用作废或产品拆解的铜材,经过熔化再生处理重新投入生产使用。
铜的应用:
电器行业、轻工业、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电子行业、其它行业。
铜的供给与需求:
地球铜矿资源丰富,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世界陆地铜资源约为16亿吨,深海铜资源约7亿吨。智利是铜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美国、秘鲁、中国、波兰、赞比亚、俄罗斯、墨西哥、澳大利亚、加拿大等都是铜矿资源主要国家。二战之后世界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铜的消费需求整体呈增长趋势。
精铜主要出口国:智利、美国、葡萄牙、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精铜主要进口国:中国、美国、日本、欧盟体、韩国等。
中国目前探明铜矿产地800多处,其中大中型矿较小,中小型矿较多,主要分布在江西、云南、西藏、甘肃、安徽、山西、黑龙江等地区。近年中国经纪发展迅猛,对铜需求量大,国内生产与需求差距仍很大,很大程度需要进口。
影响铜价变化的主要因素:
1、供求关系。根据经济学原理,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体现供需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库存,目前世界上比较有影响力的交易所库存有伦敦金属交易所、纽约商品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库存。库存上升说明市场需求不旺,库存减少说明市场需求旺盛。
2、经济形势。铜价格受经济形势和经济周期影响较大,经济增长时铜需求增加从而带动铜价上涨,经济萧条时,铜需求萎缩从而促使铜价下跌。
3、进出口政策。进出口政策、尤其是关税政策,通过调整商品进出口成本从而控制进出口量平衡供需状况的重要手段。
4、用铜行业发展趋势变化,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发展期和饱和周期,会影响产品需求和价格。
5、生产成本。
6、资金炒作。
7、汇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