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的几大错觉,你中了吗?
在投资中,常常有很多错觉,看看你中了几个?
1
投资某类产品非常安全?
现实是:没有什么投资是绝对安全的!谈投资必谈风险。
投资领域的专业人士,在回答这类问题的时候,都会用“风险”这个词替代安全,在金融角度,投资和风险是双生子,如影随形。
即使是看似风险极低的银行储蓄,客观上也存在现金存取业务风险、支付风险、代理业务风险、业务用印风险、协助执行风险等。
虽然存在风险不一定会发生危险,但作为一个概率事件也要正确认知。
2
低收益=低风险?
现实是:收益和风险从来不是简单的函数关系。
这条害人不浅。
这条错觉多数是来自“高收益高风险”的错误反向思维,首先原来的高收益要承受高风险的思路是对的。
但是相反方向的低收益低风险并不是特别正确的观点。
一项投资的风险除了回报率,它的产品、风控、运营以及大的环境等等都会涉及到自身的风险。
现实中收益低到将要和银行媲美还跑路的也并不少见。
虽然现在大家可以选择的投资范围比较广,但投资一个总的思路还是要在个人的承受范围内,所谓的低风险或是高风险,更多的还是因人而异。
3
体验感=安全性?
现实是:体验来自于感观,感观决定不了投资本身的风险。
不得不承认体验感很重要,让人不舒服的体验确实可以直接考虑放弃,但是现实中很多风险类型属于低范围的投资体验感并不理想。
比如银行旗下的储蓄理财、支付宝兴起的货币基金投,它们的计息时间和提现等体验并不理想。
一些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因为市场的竞争激烈,他们的充值、提现、客服等体验相比更好,人性化更浓。
体验感仅是一项部门级别的技术性投入,对于投资风险本身的风险高低关系不大,所以投资的体验感和它的风险是不能简单成为直接理由。
4
排名=可靠?
现实是:没那么简单。
这项错觉引起的误会更多,首先排名要具有一定的内容指向。
比如公司实力的排名、产品利率的排名,成立时间的排名,而且任何一种排名都具有时效性,它仅是某个机构或团体对过往一定时间内某个行业内的区域性研究。
如果再认真一些,排名产生的具体原因数据来源也是必须要知晓的内容。对于刚开始投资的小白人士,借用某个行业内公信力较高的排名作为参照,是学习的一种方法,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
比如P2P方面的投资如果单纯的借用排名来选择个人的投资内容,即使本金不遭受损失,手续费也把自己折腾够呛!
投资往往也是分析人性的过程,这个过程多是先从自己开始,拒绝主观意识、拒绝惯性思维,这样才能尽量不被错觉影响一路跑偏。
对于投资来说,必须要保持冷静、客观,建立理性的逻辑思维是最基础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