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传奇篇:王宝峰—自由生活中的传奇人物
海宝泉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期货圈的一个传奇,连续22年盈利,交易的胜率极高,从未爆过仓。
作为国内期货市场第一代场内红马甲,他对盘面价格波动极为敏感,曾在10000美元以上高位大举做空LME期铜,也在日元低至80时全力做多,投资风格为短线、中长线和套利等多种模式组合。
●1994年开始参与外盘交易;
●2009年开始主要转战全球市场,以外汇、期指、石油交易为主;
●2015年1月23日“宝峰资产管理计划一号”成立。产品规模3.64亿,截止2015年8月7日累计收益19.1%;
●2015年2月27日宝峰资产管理计划二号成立。产品规模1.389亿,截止2015年8月7日累计收益15.3%;“宝峰资产管理计划三号”已经募集成功,初始规模1.551亿,近期将开始运作。
上个世纪90年代,王宝峰放弃了在当时被称为“铁饭碗”的国企,进入尚不成熟的期货市场,然而热爱自由的他在六个月以后就结束了“红马甲”的工作,开始自己做交易,十几年的场内交易员工作对王宝峰的投资生涯影响极大,使他对价格波动变得敏感,敢拼敢闯的他少年时总是多了份轻狂,大胆地向自己不熟悉的品种伸手,很快就遇到了挫折,不过得益于他的好天赋,而且悟性又高,在那以后就小心下手,而且幸运的是又得到了启发,还从中建立了止损、资金管理的理念。
在很多人的传统观念里,投机取巧是一个贬义词,大多数的教育都是让我们不要投机取巧,然而王宝峰却不走寻常路,生来的性格就是不太接受传统的东西,从小就对投机比较感兴趣的他认为没有天赋也可以做投机,而投机的本领是可以培养的,就如他所说,交易的时候经常会从另外一个侧面去介入,例如王宝峰说如果要跟刘翔比跑步、跟姚明比打篮球,知道自己肯定比不过,所以可能会跟他们比游泳,因为他俩游泳不见得比自己好,如果他们游泳也好,那跟他们比桥牌,总有一项比他们强,这就是从另一面去做事情,同时这也是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的一个投机取巧,而不是不诚信。
王宝峰在做交易时有着自己严格的计划,他信奉“天道酬勤”,他强调的专注、用功,这些在他自己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在场内做“红马甲”的时候,每天下场时,都会用一些彩色的便签粘纸把自己今天要做的一些事情,包括自己的仓位写在上面,假如做错了头寸,哪些是必须斩掉的,哪些是到了什么价可能会平仓,重大的提醒都会写在上面,自己的仓位也写得很清晰,在盘中的时候自己也会进行检查。
逐渐地,王宝峰就形成了一个习惯,每天都写交易日志,二十多年从不中断,如果某一天因为一些事要到凌晨两点钟,那么他五点钟就一定会起来,把前一天的交易日志给补上,比如每一个户头的仓位、资金状况等,虽然他的记忆力是非常好的,但是很多东西他还是会写下来,不管是记在本子上还是电脑或者说是手机的备忘录里,这样一来,他有很多可以查证的记录。
正因为如此,王宝峰每天回家就要做一个十到十五分钟的分析总结回忆,他认为第二天的计划在睡前是必不可少的。
假如做国内的话,
王宝峰在8点40分左右会再重新对他的计划做一个调整或者是规划,等到盘中又会做一个计划和调整,
在三点钟收盘以后他开始做一个计划大纲,
等到晚上八、九点钟重新再做一个计划调整,每天都是这么做。
当周末的时候,王宝峰一定把所有的交易计划都写得很完整,
早上五点钟起来,大概把事情做到七、八点钟,有时候遇到采访或者需要等别人,或者是其他时间,他就会在这间隙重新做一个调整。
如王宝峰所说,如果下一个礼拜可能要见什么,开个什么户,或许还有一些家庭的琐事什么的,都会把它写下来,这样都习惯一直持续至今。也正是因为如此,王宝峰对别人的技术分析基本不怎么用,而是用自己总结出来的技术应用,再加上自己过人的记忆力,能够复述出每天的高点低点,一个礼拜甚至一个月的高点低点比价,最高最低,盘中走势,然后大概的五天线的位置,或者三天线的位置,绝对的回撤等数据。
然而与他在期货市场的处事方式不一样的是,在平时的生活中,王宝峰却是一个随性,没有计划的人,他喜欢自由,向往简单生活,选择随遇而安,是一个徜徉于天地之间的人,除了交易,他最爱的就是旅行,从来都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他可以一天从伦敦飞巴黎,再一路开车到瑞士,这些年,他的足迹遍布五洲四海。这与他在期货市场中实现了最终的财富自由是密不可分的。
不过,虽然王宝峰随心所欲的爱自由、爱旅行,但是他却从来不忘交易计划,在旅途中,想到重要的事情,或者新的思路,依然会拿出随身携带的本子记在上面,就如他自己所说:“一边看风景,一边想价格,并不冲突,旅行和交易可以相辅相成”。
每次的旅途之中,遇到好的风景,就会找个地方坐下来静思,让自己的思路会更清晰。而且对王宝峰来说,旅行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不仅让他体验到欧洲的文化、美国的现代化、新西兰的自然质朴等各国特色,也打开了他的投资视野,并且督促自己学习新的知识,了解别国的资本市场、交易理念等。例如有一次王宝峰和他的儿子在牛津参加一个柯达资金资助的牛津大学教授的告别party,那天晚上除了他们父子以外,其他所有人都是级别非常高的教授,当说起王宝峰从事的职业的时候,这些教授似乎都歧视他,认为这样的职业对社会进步没什么好的。但是在中国,国人会觉得挣得钱越多,就越敬仰对方,他们是不会说对社会进步到底怎么样。这就是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不同所导致的观念差异。
除了旅行和交易,王宝峰还在做慈善基金,叫做“芝麻开花全人格教育基金”,
关于慈善基金他提到了两点:
第一,改变国内的慈善模式,因为现在国内一说慈善,就是跑到哪里去捐钱,可以通过模仿耶鲁的模式,把钱捐到耶鲁,交给专业的管理人来管理,产生收益的部分来做一些事,不过这首先需要捐出一个资本,利用这个资本赚钱,其中的5%-10%作为每年的理财回报拿回去,剩余的收益,通过甄选去做一些教育方面的资助,不能仅仅是穷的人,因为不是把人喂饱就完事,还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人品好的人,而且对于这样的这种模式而言,支出的钱都不算是捐出来的,只是拿出了一个本金,每年还能获得收益。
第二,王宝峰希望这种相对的慈善跟下一代结合起来,因为现在很多人家庭条件好了,但是在子女的培养上却很失败,光想着把钱传给下一代,而忽略了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尤其是文化或者理念不是特别够,如果都是这样的话,这个民族就垮掉了,
王宝峰说道:“这个基金成立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在挑选受捐者、挑选学校等方面向西方的模式做一些努力,能够被下一代接过去,继续做一些资助,甚至造一个大学”。这是王宝峰的一个高大上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