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荡常态化应对思考
1929年,中国物理学家胡刚复定义了熵——能量无法百分之百被转化,多余的能量就变成了熵(想象一下:人们为保存食物用冰箱制冷,但多余的氟利昂挥发进入臭氧层会带来怎样的灾难),这是质化混沌理论很好的一个代名词,类似于鹿晗之于小鲜肉群体的意义。在交易方面,多方量能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空方量能,无法转化的部分就是熵。假设行情开始前就能完全转化,那就不会有行情,因为没有对手盘;假如趋势运行过程中能完全转化,那行情就应该有终点,而我们都知道,行情不会有终点,行情的阶段性终点就是震荡或中继,这就是熵。
熵是多空能量博弈后遗留的能量痕迹,高熵体(震荡)无序度升高,有序度降低,低熵体(中继)无序度降低,有序度升高。
以单边空头为例,单边形成的机理是:多空双方不断投入并追加资金,行情向下运行了一段距离,以2000价格为例,多方在更低的价格比如1999 1998 1995等价格的买单不断被空方吃掉,而多方挂在更高价格的买单,比如2020的买单,因为价格上碰不到,所以根本不会成交,于是,价格不断下行,多方的单子不断被空方吃掉,空方如狼似虎,不断地在更低的点位卖空,直至多方不再有新的资金投入,低点形成,随后,占有绝对优势的空方开始买平,于是多方获得了逃生的机会,价格开始反弹,空方争相买平,为了获得更快的离场机会,空方的买平价格逐渐提高,以便让多方更有意愿卖平,所以,价格越高,买平和卖平者都越多,直至平仓盘减少至衰弱,市场回归平静,但多空双方开仓者交易的都是对未来的预期,不会全部开仓者都平仓出来,于是造成了一种现象:反弹幅度低于单边幅度,因为持仓者不会全平——盈利的空方认为价格还有延续空间,亏损的多方认为价格已经企稳,随后会回升。博弈过后,价格维持在一定幅度内无量且无序地波动,这是后知后觉者再继续博弈,这段幅度演化的空间,就是熵。
熵既然是能量为何无法利用?能量在转换时,大部分会转换成预先设定的状态。但就像基因突变那样,总有一部分会转化成新的无序的状态,这部分能量就是熵,如果总能量越大,这部分新的状态也就会越大,熵环境也就会越发混乱,熵值也就会随之增大。比如超级单边行情之后的宽幅震荡。相反的,新状态越少,熵环境也就更加有序。熵值也会随之减少,比如中继。
所以。行情变得更加有序时,无序和混乱也在滋长。17 .18年的行情。就是16年行情的熵。交易者感觉18年行情难做的是正常的,甚至我认为2018年的期货行业,大部分老手的交易效果也会不如往年,无论期货还是股票,年底我们拭目以待吧,因为这是量能不确定的熵域的不断扩张,因为这是二级市场势能不断衰减的尾音。
(尽管振幅扩大,但下跌之于股票是毫无意义的,是为熵增)
很明显,熵域不断扩张,会消耗掉大部分交易者的信心、耐心,甚至资金。如同趋势的自强化作用,资金退潮、熵域增加、操作难度增加,这同样适用于反身性的证明。
市场没有办法消除熵和混乱,只是在局部才有有序的可能性,比如宏观混乱,微观有序,长周期混乱,中周期有序,中周期混乱,短周期有序。而短周期的混乱及有序的转换过程用时比较短,直至更多的短周期有序不断叠加形成中周期乃至长周期的有序,这种转换在热力学等物理学领域需要更多的能量,在二级市场,显然需要注入更多的资金,在消费降级、银根紧缩的时期,这显然不可能。
为了解决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大的熵,市场不得不寻找新的能量,比如新的热钱(像16年产业结构调整黑色系涌入的资金),但这又导致了熵的进一步增加,而如果没有热钱注入,熵就会不断延续,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当然,如果没有熵的存在,这个宇宙将是一片死寂,行情也不复存在。在不断熵增的宇宙中,保持和提高自己的低熵水平,也就是说在宽幅震荡越来越多的行情中,保持自己处理微观小中继的能力,提高自己适应反向波动的能力,提高自己处理熵的能力,这就是意义,最高层的意义!
大家认真观察期货行业最近五年的交易史,你们会发现期货市场的神话越来越少,一战封神的人越来越少,再看二级市场,你发现单边越来越少。没错,一将功成万骨枯,确实大的行情才能成就个人神话,但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市场的大部分人,低熵水平是不够的,无论是期货冠军、私募明星、散户韭菜,都逃脱不了这个魔咒。
祸兮福所倚,银根放松、流动性强化之日,二级市场动能会向好,熵环境向好,有序量能会持续增加,这是我们交易者相信的,也是市场必然的规律,但天明前的黎明最黑暗,要安全地活到那一刻,才是性命交关的任务。
交易者最大的矛盾是生存。为了生存,必须战斗,并维持自己的底熵水平。
近者为因,远者为缘;委身与道,任凭天断。